金漆奖

FCSE|太阳光驱动的“自修复”防腐涂层

金属材料直接暴露在空气、水或其他腐蚀性介质中,容易因为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发生而损坏,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在其表面施加保护涂层可以将金属基体与其周围的环境介质隔离,从而有效减缓腐蚀作用的发生。涂层的致密性和防腐蚀性则是决定最终防护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与搪瓷、陶瓷等无机涂层相比,有机涂层由于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更易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覆盖层,因而被广泛使用。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有机涂层在各种自然环境下,表面很容易形成微裂纹,导致水和其他腐蚀性介质的渗透而失去保护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山大学的林志峰和李伟华科研团队制备了一种含有Fe3O4纳米颗粒和十四烷醇的环氧树脂涂层(厚度约200μm),在太阳光下表现出良好的自愈能力,可以保护底层碳钢免受侵蚀。

自修复涂层(SHC)是一种新型涂层,首次报道至今仅20年时间,它可以修复自身的微裂纹或损伤形成物理屏障,从而有效延长预期使用寿命。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几种不同的制备自修复涂层的方法,包括添加外部修复/腐蚀抑制剂、聚合物树脂自身动态键合和使用热塑性/形状记忆材料等,但往往需要提供紫外线照射或高温条件以诱导相关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在温和条件下就能实现自修复的涂层。

研究人员发现,在Fe3O4纳米颗粒的光热作用下,制备的自修复涂层在模拟光照仅需200s的时间内即可升温至70°C,足以使十四醇熔化流动填充表面缺陷,3分钟内涂层表面的穿孔和划痕就迅速得到了修复。而涂层的润湿性可以通过十四烷醇的加入比例进行调控,其表面带有的丰富羟基使得涂层表面更加亲水。他们还进一步在真实室外光照下验证了自修复涂层的自愈效果,结果表明在93s内其表面的划痕即可成功修复。无论修复前后,这种新型涂层的防腐蚀效率都保持在99%以上,并且能够能有效防止O2、H2O和Cl-的渗透,即使在3.5wt% NaCl溶液中浸泡168小时后,仍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防护特性。

这种新型太阳光驱动的“自修复”防腐涂层材料,制备方法简单,相变 光热效应 防腐蚀保护无需提供额外的人工条件且具有与商业涂层相媲美的防渗防腐性能,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于各种工程防护领域。

FCSE|太阳光驱动的“自修复”防腐涂层

自修复涂层的自愈机制示意图

相关成果以“Anticorrosive composite self-healing coating enabled by solar irradiation”为题,已发表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DOI: https://doi.org/10.1007/s11705-022-2147-1)。

文章来源:前沿

责任编辑:路遥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上一篇 2022-07-08 20:17
下一篇 2022-07-09 17:09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