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应用于航空航天尖端装备的超材料龙头光启技术发布了业绩亮眼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81%。

作为超材料龙头,光启技术38%的净利率,已经超过了很多化工企业的毛利率,让人心生羡慕。
01
光启技术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首家实现超材料全产业链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光启技术属于电磁屏蔽领域的企业,专注于超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刘若鹏博士是实控人、董事长。

刘若鹏能以32.06%股权稳坐光启技术实控人,得益于一个完美的股权架构。
刘若鹏与其他四位创始博士作为一致行动人,完全持有光启合众的股权。光启合众则持有西藏映邦约80.44%的股份,而西藏映邦是光启技术的控股股东。
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如董事栾琳博士、季春霖博士,与刘若鹏同为美国杜克大学校友和创业伙伴,形成了利益高度一致的“博士天团”,进一步巩固了刘若鹏的领导地位和公司的战略稳定性。
2021年-2024年,光启技术营收分别为8.59亿元、11.68亿元、14.94亿元、15.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3.76亿元、5.83亿元、6.52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5.96亿元、利润6.06亿元的业绩,已和2024年度业绩不相上下。
02
光启技术2025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除了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外,公司净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38%的净利率显示出其强大的技术壁垒和溢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营收达9.43亿元,第三季度亿元订单爆发,单季营收超过6.5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第三季度,光启技术全资子公司深圳光启尖端与客户签订了合计10.17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与另四家客户签订了合计2.60亿元的批产合同,近期累计与五家客户签订了合计12.78亿元的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
这些合同的签订,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公司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认可和迫切需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5亿元,同比增长148.27%。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光启技术正积极扩大产能,在建工程投入持续增加,预付募投项目设备、工程款同比增长162.38%。
公司在财报中披露,709基地二期已达到使用状态。905基地1期和906基地1期建设进度超前,新基地投产后将进一步突破产能瓶颈。
03
从2017年第一代超材料技术产品在我国航空装备应用以来,光启技术不断迭代。目前,关键技术指标实现重大突破的第四代超材料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尖端装备领域。

光启技术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构筑了强大的技术护城河。
截至目前,光启技术累计申请专利6000多件,获得专利授权4000多件,覆盖了超材料的底层技术,形成了严密的技术护城河。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申请27项(含发明专利16项),获得授权30项,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储备量持续领跑全球。
光启技术还主导起草了全国首份超材料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这使其在全球超材料标准制定中拥有了重要话语权。
最重要的是,光启技术拥有全产业链闭环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对冲地缘政治下的“卡脖子”风险。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余凯旋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