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见过有这样一双手,隐约浮现着岁月的痕迹。这双手曾经在密不透光的油漆喷房,在众多化学成分的调漆间,在炽热无比的烘房,无数次的喷涂、调试、测试,留下这样独一无二的痕迹。记载了戚建江老师在宣伟通用工业涂料的4500多个日日夜夜,这是一个技术时代所留下的印记。

作为编者,我见过很多来自戚老师团队的应用技术工程师和技术服务代表,他们也有着如此的「执着情怀」。正是因为怀揣着这样一份执着,凭借着这样一份情怀,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三一重机的项目中,我们的应用技术工程师在现场产品调试时,调试的初期发现产品到现场的适应性不强,他们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修改配方,再回到现场测试,一天工作16 个小时,周末送样,联系设备供应商,更改设备型号,最后寻求到适合的施工方式。而我们的技术服务代表,大多长期驻扎在客户现场,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他们和客户一线工作人员一起挥洒汗水,守护每一个细节,保证将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专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品质,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尊重和信赖。

随着客户要求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宣伟应用技术工程师们自己搜索信息,把先进的技术引进到现场应用环节,包括前处理、设备选型、设备改造及油漆的定制化。他们自己摸索施工方式,责无旁贷的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配合客户调试。正如戚建江老师所说的:
我是宣伟应用工程师团队中一名60后的成员,在过去的数千个日夜,我们曾走遍国内大小主机厂、分包商;我们的任务,是培训这个行业中第一线的操作工人,我们的使命是给我们的客户最快速的提供油漆技术的解决方案。

我见过的很多牛人,他们除了能在脑海里最快地形成施工现场的原型,并且更深入地考虑各种细节点,最终能给出一个更趋于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戚老师的团队中,这样的牛人比比皆是。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这项职业的自我尊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有对团队本身所具备的「默契」的理解和追求。有的应用工程师善于快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的技术服务代表善于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线上发生的问题。

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能虽然有划分,但是他们每个人所肩负的职责却从未有过区别,甚至于节假日团队的成员之间都互相支持工作,服务客户。遇到紧急情况处理时,似乎只要一个电话,不用说完,就基本知道了问题所在,并能立即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有理论分析,实际操作,客户沟通协调,工艺问题整理,使每个小组有不一样的使命,发挥各自特长。默契,就在这日常的点滴间逐渐形成。

采访接近尾声,我越发的感到,在这个团队中“60 后”与一群“80 后”之间,有一份情谊,正日益加固。
“完美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愿意带着我的小朋友们在这条路上多往前走一步。我们的生活,每天很忙碌。有时候忙得自己都忘记了为什么在此处,有时候忙得只能不断地用直觉、用以往的经验去设计一个应用解决方案,而没有时间去思考符合客户需求的最佳方案,但心里始终只有一个念头,要帮客户解决问题。”这是戚老师在赶去徐州卡特做培训前对我说的一番话。从戚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习惯,当一直坚持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去要求自己的工作时,才有可能渐渐接近卓越。他就像一个老工匠,把一种专注、追求极致的情怀融入整个宣伟技术服务团队里。

戚老师团队的成员,宣伟的应用工程师们和技术服务代表们依旧在路上,赶往下一个需要我们的客户。夏日的阳光炽烈的洒在路上,我们会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双手服务着;我们惦记着,这一群执着又可爱的人。这,就是宣伟应用工程师及技术服务兄弟们的路;他们只是一群执着于认真的人。
来源:宣伟工业涂料
责任编辑:李钟毓
(更多资讯请登录:中外涂料网 www.27580.cn)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