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对于深耕汽车涂料领域27载的重庆华辉涂料有限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短短两个月内,这家长期低调服务于民族汽车产业链背后的“专精特新”企业,接连获得中国制造业两大巨头——新能源汽车霸主比亚迪与科技生态巨头小米的战略投资。
两大巨头如此密集地重仓同一家涂料企业,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瞬间将这家民族涂料厂推向了产业聚光灯下。
01
两大巨头带来的股权重构
资本市场的动作迅速而有力。
2025年5月28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率先以555.5556万元认缴出资,一举拿下华辉涂料17.54%的股权,跃居公司第二大股东。
2025年7月31日,仅隔两月,小米集团通过旗下投资平台——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对华辉涂料的战略投资,认缴出资222.2222万元,获得7.02%股权。

两轮重磅注资后,华辉涂料的注册资本由2777.7778万元增至3166.6667万元,股权结构完成深度调整。

02
打破外资“神话”的底气
华辉涂料并非行业新兵。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27年来默默深耕汽车涂料领域,成为国内少数能提供全套汽车涂装解决方案的本土力量。其技术积累与服务网络覆盖东风、奇瑞、长安等20余家主流车企,拥有省部级技术中心认证。
在与国际巨头的直接较量中,华辉已显露锋芒。问界M7采用其水性3C1B涂装工艺,M9则应用了水性B1B2+2K清漆技术,打破了巴斯夫、PPG等外资品牌在高端涂装上的垄断神话。

今年4月,华辉更与国际树脂巨头湛新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聚焦新能源汽车涂料领域,深化技术协同、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链整合,共同推动高性能、高外观涂料树脂体系的创新研发。

03
巨头为何不买涂料自己造?
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过去了,新能源的黄金十年来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也是汽车涂料产销量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尽管目前我国汽车涂料市场规模近400亿元,但外资品牌如巴斯夫、PPG、关西、艾仕得等垄断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主要在汽车零部件涂料和汽车修补漆市场竞争。
汽车涂料行业验证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的特性,使国产替代步履维艰。OEM涂料需提前至少1年与车企对接开发,极度依赖长期施工经验积累,形成坚固的外资护城河。
比亚迪和小米此时出手,每一步都经过精密战略考量。
供应链安全已成当务之急。比亚迪年产量高达430万辆,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2026年规划产能80万辆,均需稳定可靠的涂料供应源。成本控制更是关键驱动力——业内测算,若比亚迪单车漆成本降低500元,按年销400万辆计算,全年可节省20亿元。

技术协同为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积淀的深厚技术实力,有望为突破高端电泳漆技术瓶颈提供关键支撑;而华辉依托在问界车型上积累的CMF设计经验,能够为比亚迪与小米的产品注入差异化竞争优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华辉布局东南亚的本土化服务网络,还能助力比亚迪海外工厂降低物流成本、有效规避地缘风险。
华辉获得10.5亿元资金加持后,“年产9万吨车用涂料及树脂项目”建设如虎添翼,一期工程将于2026年底投产。对比亚迪而言,自有涂料供应商使其在与PPG、巴斯夫的价格博弈中握有全新筹码。
27年技术深耕终迎破局时刻。在两大制造业巨头的加持下,这家西南涂料企业不仅将迎来自身跨越式发展,更肩负着为整个民族涂料品牌撬开市场坚冰的使命——当中国汽车撕下外资“外衣”,产业链自主的深层革命才真正开始。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