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在福建惠兴涂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场属于仿石涂料领域的专业盛会——2025全国仿石涂料施工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如今赛事虽已结束月余,但其引发的行业思考与价值回响仍在持续发酵。这场代表国内仿石涂料施工最高水准的竞技,成功集结了从全国各大赛区层层选拔的二十六位行业精英。
在比赛现场,选手们以专业喷枪为创作工具,以建筑墙面为艺术画布,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和竞赛规则下,展开了一场集体力、毅力、美学修养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比拼。这场赛事不仅考验着选手们的手法娴熟度,更重要的是全面检验了每位工匠的专业素养、心理素质以及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赛事余韵中,我们深入探访了三位极具代表性的参赛者——潘少彬、何玉焰、梁书菘,聆听他们的故事,感悟他们的匠心,以期窥见这场大赛为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与内生动力。
一、潘少彬:三十余载铸匠心,无限期售后见真章
在群星闪耀的总决赛现场,潘少彬是一位深耕涂装领域三十余载的“老兵”。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与仿石涂料行业在中国从萌芽到勃兴的历程同步。此番携夺冠决心征战总决赛,他带来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情怀。

谈及总决赛,潘少彬毫不讳言内心的压力:“我一开始就是抱着冲冠的决心来的!同场竞技的都是行业精英,心里难免紧张。”然而更充盈于他心间的是感慨与欣喜。作为第一批接触仿石漆的油工,他目睹了行业从规模较小到蓬勃发展的全过程:“能看到这么多厉害的同行者一起为行业助力,我感慨万千,也特别欣喜。”
在仿石漆施工领域,潘少彬深谙产品质量是匠人施展才华的基石。“我做仿石漆这么多年,美惠产品一直是我的底气。”正是基于对品质的信赖,他才敢于向业主做出“无限期售后”的庄重承诺——“只要还在从事这行,客户有需求都能找到我。”

潘少彬施工作品
这种自信源于实践的验证。自2008年专注仿石漆施工以来,经他手的产品几乎未出现因质量引发的售后问题。“好产品经得起时间考验,不用返工和维护,这是敢于承诺的根本原因。”在他构建的商业逻辑中,好产品与好工艺结合,辅以贴心服务,自然赢得口碑。“我的订单大多来自老客户口口相传,新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
对于“匠心精神”,潘少彬的见解朴实而深刻:“’只做优良工程,不做合格工程’,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原则。”他将匠心比作“好师傅的勋章”:“把每个客户的事认真做到最好,口碑自然建立。有了好口碑,根本不怕没单做。”
参赛经历为他带来了意外收获。他分享了一个例子:当客户得知他参赛并获得权威认证后,立即主动联系合作。“这份认可成了客户的’定心丸’,大大促进了合作达成。”大赛的价值,就这样从赛场延伸至市场,从荣誉转化为信任。
展望未来,潘少彬期待下一届大赛能提供更充分的赛前准备和更齐全的施工工具,让选手能更好地展现实力。从16岁入行至今,他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匠心的真谛——不仅是对技艺的打磨,更是对行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二、 何玉焰:品质力量的笃信者,温情赛事的感动者
与潘少彬的资深稳重相比,何玉焰则代表了长期扎根施工一线、对行业充满热忱的广大工匠群体。他的参赛体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与发自内心的感动,以及对产品品质最朴素的信仰。

“盼了好久的总决赛终于圆满落幕了。” 何玉焰的话语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与感动,“这次特别能感受到组委会对比赛的重视程度,还有对我们工匠群体的热情相待,方方面面都特别周到,我们心里特别满意,也特别感动。” 他的感受点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层面:对于广大工匠而言,专业的赛事平台固然重要,但在此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被尊重、被重视,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是激发其职业自豪感与认同感的关键。这场大赛,无疑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让工匠们感受到了行业的温度。
作为美惠产品的长期使用者,何玉焰对产品品质的重要性有着切身的、务实的理解:“我之前多次使用美惠的产品,品质确实好,说实话,好产品与坏产品的差距很明显——只有用好产品,才能稳稳做出理想的施工效果,后续也少操心,这是我这么多年施工总结出的实在经验。” 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从无数次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在他看来,选择优质产品是保障施工效果、降低后期维护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工匠能够为客户提供可靠服务的基本保障。

何玉焰施工作品
对于“匠心精神”,何玉焰的理解更侧重于其内在的激励作用。“我觉得‘匠心精神’不只是手艺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能给我们工匠们实实在在的鼓励和支持。有了这份认可,我们干活儿时才更有劲头,也更有信心把每一个活儿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这表明,“匠心精神”并非悬置于空的道德标尺,它需要被看见、被认可、被赋能,才能转化为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持续动力。
此次参赛,对何玉焰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次比赛对我们工匠来说是个好机会,能让更多业主看到我们的施工技术和专业能力,相当于给我们的手艺‘打了个广告’,对以后找活儿、开展工作肯定能帮上不少忙,心里也更有底了。” 大赛作为一个高能见的展示窗口,将优秀工匠的技术实力直接推送到潜在客户面前,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为工匠们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
最后,何玉焰以幽默而真诚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要是下次公司再办这样的比赛,可千万别忘了给我发邀请函啊!最后也想好好说声谢谢——谢谢组委会的用心组织,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技术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谢谢美惠石感漆提供的好产品支持!” 他的心声,代表了众多工匠对平台机遇和优质产品的双重渴望。正是无数个何玉焰般热爱并坚守的工匠,构成了仿石涂料行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澎湃动能。
三、 梁书菘:在交流中成长,于实战中求精
参赛者梁书菘则为我们展示了大赛的另一重价值:学习、交流与成长。他的视角更侧重于赛事带来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以及对未来行业培训的展望。

回顾总决赛,梁书菘对赛事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总决赛整个过程都特别顺畅,让我们参赛者感觉很舒服。最难得的是能和全国的顶尖选手一起交流切磋,不仅看到了别人的长处,还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施工技能,这段经历特别有价值。” 大赛的成功,不仅在于竞赛环节的激烈精彩,更在于它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工匠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社区,促进了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流动与传播。
在施工实践中,梁书菘对产品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差异有着敏锐的洞察:“好产品和坏产品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用好产品施工,做出来的墙面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整个效果都像‘焕了新’;但要是用劣质产品,颜色模糊不清,纹理也没层次,最终的呈现效果差远了,根本达不到业主的预期。” 他的描述生动地揭示了产品品质对于最终装饰效果的决定性作用,再次印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

梁书菘施工作品
梁书菘将“以质为本”视为施工工作的根本原则,而“匠心精神”则是守护这一原则的必要态度。“对我们施工人来说,‘以质为本’是根本,而‘匠心精神’就是守住这份根本的态度——不满足于‘合格’,而是坚持在手艺上不懈打磨,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自己满意、让业主放心的好工程。” 这种不满足于达标、追求卓越的态度,正是“匠心精神”在现代工程领域的核心体现。
通过此次大赛,梁书菘收获了多方面的成长:“一方面了解到了行业里最新的施工技术和新产品,打开了眼界;另一方面还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以后能互相交流经验,这对自己后续的职业发展帮助很大。” 赛事成为了他职业道路上的一座加油站,提供了技术、人脉与视野的全方位提升。
基于自身的参赛体会和对行业需求的洞察,梁书菘对下一届大赛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建议:“希望下次比赛能多增加一些‘实战型’的环节,比如结合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复杂场景(像异形墙面、旧墙翻新等)设置考题。这样既能更全面地考验大家的综合能力,也能让我们在比赛中积累更多应对实际问题的经验,更贴近咱们施工人的真实需求。” 这一建议指向了赛事内容如何更好地与一线施工复杂情况接轨,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实用性与指导价值。
梁书菘的参赛经历,清晰地勾勒出一位追求上进的工匠如何通过国家级赛事平台实现自我突破与成长的路径。他的思考与建议,也为大赛未来的迭代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方向。
结语:赛事价值超越竞技,构建行业健康生态
总决赛期间,美惠涂料总经理康惠冬在接受中外涂料网专访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行业面临的困境:工匠价值未被充分认知与尊重。而这场全国性的施工大赛,正是打破这一困境的突破口。通过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选拔机制,大赛让那些秉持工匠精神的施工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其深层目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业价值生态——让“工匠精神”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够被看见、被尊重、并最终获得合理市场回报的实在价值。
潘少彬、何玉焰、梁书菘,三位匠人,三种不同的视角与感悟,却共同印证了2025全国仿石涂料施工大赛总决赛的深远意义:它是一次技艺的检阅,一场温暖的相聚,一个展示的窗口,一座成长的阶梯。它不仅为参赛者个人带来了荣誉、信任与进步,更通过汇聚与赋能这些行业的中坚力量,为仿石涂料行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匠心”动力,描绘出一幅行业未来更加值得期待的美好蓝图。大赛虽已收官,但其点燃的匠心之火与引发的行业思考,必将持续照亮前路,激励更多从业者在品质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路遥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