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奖

依靠直觉 实现中庸

    直觉和中庸是个啥关系?简单说,中庸之道之所以难能可贵,之所以被先贤哲人称为最高层次的修为,就是因为必须依靠直觉才能实现。阅读子思的《中庸》,笔者认为可以梳理出这样一个逻辑链条:首先,人性即天性,率性能合道;继而,天性能够让人做到“诚”,这时,人就会产生直觉,那种状态可以描述为“不必勉强就能作对事情,不必思虑就能准确决策(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依靠这个直觉,能够轻松从容地达到中庸之道,而且这才是最为圣贤的状态(从容中道,至圣也)。

    写文章的人,一上来就“掉书袋”,确实面目可憎,对不起读者;但是既然讨论的是直觉和中庸这样拗口的话题,能有如此这般的表述已经算是够直白的了吧?

    依靠直觉,实现中庸,首先是难能的。前面三篇文章都强调过:直觉来无踪去无影,无法把握,无处追寻,无从体会;这第四篇文章,又把和直觉密切相关的中庸说成“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全部都离开了逻辑的轨道,靠推理、演绎、归纳、思考、计算绝对得不到;无心合道之人,或许合得上,执意追寻者,肯定一辈子不着边际。这中间的困难,就连孔老先生都说,他要到七十岁才能做得到,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即使偶然做到,维持时间也很难超过一个月。事实上,在我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偏颇、偏激、偏执、偏离的泥淖中。

    依靠直觉,实现中庸,更是可贵的。那里是生命本原的临界点,是人生修为的巅峰,甚至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国文化的精髓,新儒家提炼为“执两用中”,其实也还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佛家的中道正见,一旦到达那里,用新儒家领军人物牟宗三的话说,就实现了“内在的超越”。啥叫“内在的超越”?如果说“外在的超越”是离开凡尘,位列仙班;那么,“内在的超越”则是在精神上升华,在生命里超凡入圣。至于在商业运作中,正确决策,避免错误,超越对手,创新获胜,自然如同探囊取物。

    这么好的东西,偏偏可遇不可求,别说是维持一个月,到了需要的时候,能够维持几秒钟就足够启发智慧,引导决策了。有什么办法获得?首先,不要迷信其神秘,高水平的直觉固然难得,一般水平的中庸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关键要看自己的心性状态,范仲淹描述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对于滋养直觉,护持中庸就很有帮助。只可惜我们对于这些思想,荒疏了,遗忘了。

    商场打拼,终日里疲于应对,也就难免昏头昏脑,要滋养直觉,护持中庸,谈何容易?更何况我们都很少能够留意到自己的天性,那个陌生的自己,常年潜伏在深层意识中,从来没有和自己相遇过,也就很难护持它了。好在先人有此一说,提醒我们这一层关注,才使我们知道,原来自己有可能这么牛掰。

    “中庸之道”,被中国人误解了一百多年,而且还在继续误解中。这种被先贤哲人视作最高层次的修为,竟然被理解成“捣糨糊,和稀泥,老油条”,哲学之贫困,文化之没落,众生之无明,于此可见一斑。

    愤青么?若将“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观点推演开来,那些对传统文化加以毁灭的人,该给他们贴个什么标签呢?

责任编辑:雷达
(更多资讯请登录:中外涂料网 www.27580.cn)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上一篇 2016-07-29
下一篇 2016-07-29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