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工隐形涂料这个细分赛道,华秦科技与佳驰科技的”双雄争霸”一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随着2024年年报的披露,这场竞赛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华秦科技以11.39亿元的营收成绩,抢先迈过10亿大关,而紧随其后的佳驰科技则以9.57亿元的营收暂居次席。这2亿元的差距背后,折射出两家企业在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上的微妙差异。
1
业绩狂飙:营收净利双丰收,现金流强势领跑
2024年,对华秦科技而言,无疑是一个丰收大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11.39亿元,同比增长24.17%,这一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多方面业务协同发力、齐头并进的结果。特种功能材料等产品的产销量节节攀升,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也显著提升,如同强劲引擎,共同推动公司整体营收一路高歌猛进。

特种功能材料作为华秦科技的王牌业务,始终在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对特种功能材料的需求如井喷式增长。华秦科技敏锐捕捉市场动态,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品质与领先的技术水准,成功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了特种功能材料产销量的大幅跃升,为营收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净利润方面,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23.56%。这一增长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公司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一方面,公司大力优化生产流程,如同精密齿轮般精准咬合,各个环节紧密协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强化成本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降低成本,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加强对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管理,让资金流转更加顺畅高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26.63%,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与实力。
2
战略宏图:围绕产业链深耕,多元业务协同共舞
华秦科技能够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离不开其清晰明确、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公司坚定不移地聚焦特种功能材料主业,如同扎根大地的参天大树,以主业为根基,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持续拓展延伸,在先进新材料产业领域不断深耕细作,致力于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中外涂料网注意到,在业务布局方面,华秦科技精心构建起了本部特种功能材料、华秦航发零部件加工、华秦光声声学产品、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安徽汉正超细晶零部件制造五大业务主体,协同发力形成完整产品矩阵,精准覆盖产业链需求,推动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双提升。
本部特种功能材料凭借技术优势,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2024年创收10.23亿元,稳坐营收头把交椅。华秦航发聚焦航空航天零部件精密加工,以先进设备和精湛工艺满足高精度、高质量需求,2024 年收入6190.79万元,发展势头强劲。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打造声学超材料研发平台,为多领域提供声学全链条解决方案,2024 年收入4427.98万元,正成新增长极。上海瑞华晟联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推动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产品跟研顺利,部分零部件已交付验证,一期项目完工并试生产,二期改造扩建中。安徽汉正携手西北工业大学,拓展超细晶零部件在多领域应用,持续开拓市场。
与此同时,华秦科技深化“产学研用”激活创新引擎,与高校院所科研团队结成战略伙伴,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本部特种功能材料研发平台,持续研发全温域/宽频谱特种功能涂层及结构材料等,加速工程应用转化,开拓新市场。华秦航发智能加工与制造中心,借与高校合作之力,紧跟行业技术前沿,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科研力量,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克技术难题,推动声学超材料发展。上海瑞华晟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支持下,在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占据领先。安徽汉正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加速超细晶改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9122.84万元,同比增长24.10%,为创新与升级保驾护航。
在产品布局方面,公司拓展产品深度广度,储备多条产品条线,加速应用进展,为营收增长积蓄能量。在宽温域、多频谱兼容、多功能特种功能材料及特种功能结构复合材料领域持续研发,产品应用领域拓宽,小批试制产品收入占比上升。
3
未来航向:军工筑基谋创新,全链布局启新篇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军工隐形涂料市场的天花板还在不断抬高。华秦科技正以清晰的战略路径勾勒其未来发展蓝图:在保持特种功能材料核心主业绝对优势的同时,公司正在编织一张覆盖航空航天全产业链的技术网络,通过五大业务主体的协同发展,构建起独特的产业生态体系。

从技术布局来看,华秦科技深谙”根深才能叶茂”的道理。公司将持续加码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全温域、宽频谱特种功能涂层及结构材料领域保持技术领先。这种对主业的专注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建立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机制之上。与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的战略合作,为公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活水。
产业布局方面,华秦科技展现出”聚焦主业,辐射高端”的清晰思路。公司构建的五大业务主体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撑:本部特种功能材料是根基所在,华秦航发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实现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华秦光声的声学超材料开辟了新的技术赛道,上海瑞华晟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安徽汉正的超细晶零部件则瞄准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材料需求。这种布局不是简单的业务多元化,而是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进行的精准卡位,每个业务板块都对应着明确的产业需求和市场空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华秦科技在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布局。上海瑞华晟项目一期已经完成建设并实现部分产线试生产,二期改造和扩建工作正在推进。这类材料在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上的应用前景广阔,是典型的”卡脖子”材料,华秦科技通过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合作,正在这条高门槛赛道上稳步前进。同样具有战略意义的还有超细晶零部件业务,该技术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延展性。
市场拓展策略上,华秦科技采取的是”军工为基,多向突破”的路径。在确保军工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公司正在将声学超材料等技术向电力能源、工业生产、轨道交通等民用领域渗透。南京华秦光声的声学超构材料、声学仪器设备等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沈阳华秦航发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加工项目已经基本实现投产,标志着公司在高端制造服务能力上的重要突破。
华秦科技的未来发展图景已经清晰可见:以特种功能材料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延伸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航空航天新材料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定力,每一项布局都紧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这种既专注又开放的策略,正在将华秦科技推向中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位置。随着各业务板块的逐步成熟和协同效应的显现,这家率先突破10亿营收大关的军工材料企业,正在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企业目标稳步迈进。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