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来临之际,又一制假窝点被端!近日,上海嘉定警方根据线索,捣毁一个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油漆涂料窝点。犯罪嫌疑人李某、米某夫妻二人通过购入廉价油漆涂料勾兑配色,再包装成国际大牌,利用网络销售途径大肆敛财。
1
“猫鼠游戏”在涂料界上演
去年11月底,嘉定公安分局戬浜派出所接到了一则奇怪的报警。一位村民在途经某农宅时,常常被一股刺鼻的油漆味所困扰。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了现场。农宅里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些散发着刺鼻气味的涂料油漆桶。房东告诉民警,租赁这栋农宅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平日里总是门窗紧锁,神神秘秘的。而他们所留的联系方式,无一能够拨通。
嘉定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邓罗豪嗅到了其中的不寻常,当即将油漆取样带回,并循线展开进一步调查。经过专业检测,这些涂料均为假冒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冒涂料在网络上大量销售,价格仅为正规商品的一半左右。
“我们联系了品牌方,他们说近期也发现在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大量仿冒品,这些仿冒品的价格仅只有正规商品的一半左右。根据检测,我们此次发现的涂料和网上的仿冒品一致。”邓罗豪说到。

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于是,一场紧张的侦查行动悄然展开。民警们通过蛛丝马迹,逐渐锁定了这对神秘租客的真实身份——李某及其妻子米某。他们藏匿在徐行地区一工业园区内的制假窝点,也很快浮出水面。
在缜密部署后,民警们迅速出击,将刚刚返回的李某及正在窝点进行勾兑加工的米某抓获。现场的一幕令人触目惊心:2000余桶封装完毕的涂料堆积如山,其中不乏立邦、多乐士等知名品牌。此外,还有商标打印机、假冒标贴、灌装用空桶等大量作案工具。
面对民警的审讯,李某和米某如实交代了他们的犯罪经过。原来,这对夫妻通过订购廉价的同类涂料,经过重新配比勾兑后,将这些成本仅50至60元不等的假冒涂料,以每桶100-200元的低价,近乎市场价格一半的售价,交由网店对外销售至全国各地。高峰时期,从制假窝点每日运出的假冒油漆涂料达到数百桶。经初步统计,二人通过该方式累计销售金额竟高达200余万元!

图片来源:上海嘉定
这起案件不仅令人咋舌,更让我们看到了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獗与危害。李某和米某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知名品牌的商标权,更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那些购买了假冒涂料的消费者,不仅浪费了金钱,更可能因使用劣质涂料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2
“李鬼”涂料横行
其实,这起案件只是近年来市场上“李鬼”涂料事件频发的一个缩影。很多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建筑材料的了解不足,使用假冒劣质的建筑材料来偷工减料,以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他们往往将制假窝点藏匿在隐蔽的角落,通过网络销售途径大肆敛财。
中外涂料网注意到,去年,邵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也成功破获了一起重大商标侵权案件。当时,福建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向邵阳市市场监管局举报投诉,称邵阳市某房地产公司的在建小区项目工地正准备使用涉嫌假冒的“三棵树”墙漆进行现场作业。

接到举报后,邵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迅速响应,组织力量对该工地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该工地所使用的“三棵树”墙漆规格、包装形式与三棵树公司生产的合格产品存在显著差别。经过三棵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负责人的仔细辨别,最终确认该工地所使用的墙漆为侵权假冒产品,且数量之大为近年来少见。
于是,执法人员迅速行动,对涉嫌商标侵权的产品进行了查封。据统计,共查封“三棵树”商标涉嫌侵权的墙漆1012件,货值高达43万余元。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邵阳市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坚定决心,也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树立了典范。
涂料行业观察员夏雨认为,这两地案件揭示出建材造假新趋势:制假者不再满足于小作坊模式,开始建立覆盖生产、物流、销售的完整网络。他们深谙消费者心理——利用”大牌平替”的消费观念,通过电商平台精准收割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
这场涂料界的”打假风暴”不仅守护了消费者居家安全,更给企图在灰色地带掘金的不法分子敲响警钟——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压线下,任何”色彩魔术”终将褪去伪装。
3
全民“侦探” 构建市场诚信新生态
通过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监管局在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方面的决心与力度。然而,要彻底根除这一顽疾,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中外涂料网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增强对假冒产品的辨识能力。在购买涂料等建筑材料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知名品牌,避免被低价诱惑所迷惑。
同时,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制假售假行为,为打击不法分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打击制假售假的“侦探”时,才能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让市场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
我们期待未来,市场监管局需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手段、提高执法效率等措施,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料来源:上海嘉定、邵阳市市场监管局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毛新寰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