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8岁的“亚洲漆王”吴清亮在新加坡安详离世。这位从潮州贫民窟走出的新加坡首富,用一生写下了传奇:14岁辍学打工,靠翻新废旧油漆成为“臭漆王”;创立立邦漆,名字取自“建立邦交”;晚年捐空积蓄,把家乡建成“广东文明村”。

01
赤脚少年的逆袭:从“臭漆王”到亚洲涂料霸主
1927年,吴清亮在新加坡贫民窟降生。父亲是潮州大吴村的“过番客”,在码头扛货维生;母亲挺着孕肚带两个女儿漂洋过海寻夫,一家五口挤在漏雨的棚屋。
他的第一桶金,来自别人眼里的“垃圾”。1949年,他倾尽积蓄买下英军废弃的臭油漆,借化学词典调配出“鸽牌油漆”。朝鲜战争爆发后油漆价格飞涨,这个浑身刺鼻的“臭漆王”一夜翻身。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62年。日本涂料巨头进军东南亚,选中了这位草根商人合资办厂。吴清亮大胆持股60%,立时集团从此诞生。三十年后,他敏锐抓住中新建交机遇,将品牌命名为“立邦”——“立”取自立时集团,“邦”纪念邦交新篇。

02
一碗白粥见乡愁:亿元反哺潮州小村
尽管生于南洋,吴清亮始终念叨:“我的根在中国潮州大吴村,什么都能忘,根不能忘。”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他是第一批回国投资的华侨。在北京办厂之余,偷偷跑回潮州老家喝白粥。看到孩子们在祠堂里上课,当场拍板捐建幼儿园。
此后四十年,他往返家乡近百次:
捐资超1亿元,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松昌教育链”,用父亲名字命名中学;
修路3200米、建4座桥,让封闭村落直通潮汕公路;
填平全村粪坑,建12座无害化公厕,被笑称“厕所大王”;
为纪念母亲,在村口建秀英亭、秀英园。

98岁最后一次回乡,他把捐建的旧幼儿园改造成“大吴会客厅”。老榕树下,潮剧戏台、茶艺空间取代了破败教室。女儿吴婕人说:“父亲坐轮椅摸过每根梁柱,像在抚摸岁月。”
03
三代人的接力:油漆桶里的家国心
吴清亮的商业帝国横跨11国,却把最深情的笔墨留给了家乡。在自传《清亮人生》中他写道:“我有中国血统,骨子里是中国人!”
这种血脉情怀已融入家族基因:
1988年,他带儿子吴俊仁拎着装鱼苗的塑料袋飞汕头,为家乡试验水产养殖;
2024年大吴会客厅落成时,女儿吴婕人代父捐赠:“父亲教会我们,走得再远都要回头望根。”
孙辈执掌的吴德南集团,至今掌控立邦55%股权,仍持续投资中国工厂。

结语:榕树下的长情
大吴村口有棵三百年榕树,村民叫它“清亮树”。当年吴母李秀英在此告别故乡,百年后,吴清亮在树下建起文化客厅。榕树气根垂地成林,像极了他的一生——枝叶伸向世界,根脉深扎潮州泥土。
这位老人留下最后的话是:“漆会褪色,乡愁永不褪色。”
文章来源:Esc空格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