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了!随着钛白粉价格在单月内飙升超过10%,树脂原料价格也每吨暴涨2500元,涂料行业正面临一场无法避免的涨价海啸。2025年3月13日,立邦装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发布了其年内的第三封涨价函,这无疑是成本压力下的又一次重拳出击。紧随其后,嘉宝莉也发布了调价预警,宣布自2025年3月21日起,部分产品涨幅或将达到5%。
在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运价高涨以及环保限产等多重因素的夹击下,这场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涨价风暴,正在揭开涂料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序幕。
立邦装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在2025年3月13日的调价函中宣布,由于涂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决定自2025年4月1日起,对“专业时时丽内墙乳胶漆”进行价格调整,预计上调幅度为1%。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已经是立邦在2025年的第三次提价。早在2025年2月11日,立邦工程材料(广州)有限公司就已经发布了产品调价函,宣布自2025年3月15日起,对TUB全线产品价格进行1-5%的上调,并逐步取消产品自提服务。

而去年12月13日,立邦装饰材料(广州)有限公司就曾发布涨价函决定从2025年1月1日开始对流通渠道的内墙乳胶漆进行价格上调,涨幅在1%-3%之间。更早之前,立邦木器漆时时丽高闪点系列清漆、面漆、底漆在2024年12月8日就已经上调了价格,涨幅高达6%-9%。
无独有偶,另一位涂料龙头嘉宝莉也在近日宣布涨价。2025年2月28日,嘉宝莉全装修产品事业部发布了“2025年3月全装修产品调价预警通知”,决定自2025年3月21日起,对部分产品供货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2-5%,具体以实际发文通知为准。

嘉宝莉在预警通知中直言,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内卷现象严重。加上近期各大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并呈上行态势,各大涂料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和成本压力。调价是保障企业有序经营与合作伙伴长远利益的“不得已而为之”。
2
原料价格飙升,涂企成本压力陡增
原材料作为涂料生产的核心要素,其价格走势直接决定了涂料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近期,中外涂料网注意到,全球化工巨头纷纷宣布涨价,给涂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自2025年3月1日起,上调了亚太地区Ultraform聚甲醛(POM)树脂产品的价格,每吨上调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538元/吨)。

而亚洲第一、国内最大的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自2月21日起,钛白粉国内销售价格上涨了300元/吨,国际客户价格再涨50美元/吨。这一波涨价潮迅速引发了其他钛白粉企业的跟风涨价。据统计,两次累计来看,国内销售价最高上涨了1100元/吨,海外价格最高调涨了150美元/吨。

此外,化工巨头塞拉尼斯也宣布自3月1日起,提高对亚洲、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一系列产品的价格,最高涨价幅度达到0.6美元/千克。LG化学也宣布自3月1日起,针对全中国地区POE价格上涨100美元/公吨。这些涨价举措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涂料企业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湛新树脂(中国)有限公司也在2月26日发布了涨价通知。由于部分关键原材料的价格急剧上涨,为了确保持续稳定的供应和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湛新树脂决定自3月1日起,对粉末涂料聚酯树脂产品的到货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上涨含税每吨500元整。这一涨价举措再次给涂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3
涨价潮下的行业变革与转型契机
当前,从上游化工巨头的持续提价,到中游涂料企业的供应链承压,再到下游装修、工程市场的成本消化,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被层层挤压。然而,在这场涨价风暴中,也孕育着行业变革与转型的契机。
涂料行业观察员夏雨认为,面对这股汹涌而来的涨价潮,必须正视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整个行业生态的长远影响。立邦、嘉宝莉等涂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其在市场中的份额优势,率先通过调价来缓解成本压力。这一行为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价格策略的风向标,更触发了行业内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促使其他涂料企业相继跟进。尽管这种集体性的价格调整在短期内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它有助于行业内部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和利润空间的重新界定。
近年来,面对持续的成本压力,头部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一方面,它们通过自建原料产能、与化工企业联合研发等方式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它们也在寻求技术替代方案,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涨价潮中稳住阵脚,更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价格机制的自然调节作用逐渐显现,那些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纵向整合与技术创新来消化部分成本压力,并借助品牌效应实现价格传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依赖低价竞争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生存危机,被迫退出市场或转向细分领域寻求发展。
当低质低价竞争难以为继,具备技术储备、供应链掌控力的企业将加快市场整合的步伐。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看似被动的成本传导危机,正在倒逼中国涂料产业加速构建“技术溢价+精益管理”的新型价值体系。在价格机制与政策的双重催化下,行业洗牌释放出的市场空间,终将成为驱动中国涂料产业凤凰涅槃的新动能。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余凯旋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