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奖

两大涂料化工原料涨价!研判3月或迎第二轮涨势

近日,全球化工巨头亨斯迈表示,自2月1日起将上调欧洲、非洲、中东和印度地区MDI产品及其基于MDI的聚氨酯系统产品的价格,每吨上调125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45元。而在此之前,巴斯夫、万华化学、宝思德和韩国锦湖等化工巨头也针对部分地区已经相继上调了MDI和TDI价格,涨幅在100—300美元/吨不等。

两大涂料化工原料涨价!研判3月或迎第二轮涨势

MDI又名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的关键原料,也是化工行业综合壁垒最高的大宗产品之一,终端产品应用于航天、交通、建筑、家电、家居等多个领域。TDI即甲苯二异氰酸酯,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等,在家具、汽车、建筑、服装、鞋类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应用。两大聚氨酯核心原料提价,这场波及建筑、涂料、家电、汽车等千行百业的涨价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产业链波动?

01原油“高烧”点燃导火索

作为石油衍生品,MDI和TDI价格与国际原油高度联动。2024年12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从72美元/桶一路冲高至80美元/桶,直接推升石化产业链成本。以MDI生产为例,其原料纯苯、硝酸等价格在1月分别上涨8.2%和5.7%,单吨生产成本增加约600元。

原油“高烧”更引发多米诺效应:万华化学丁二烯、苯乙烯等12种基础化工品1月累计调价5%-15%;塞拉尼斯部分产品最高提价4379元/吨。卓创数据显示,1月国内44种化工原料价格上涨,其中20种涨幅超100元/吨。

02物流与能源成本“双杀”

海运价格指数(FBX)在春节前跳涨23%,一个40尺集装箱从中国至欧洲的运费重回4500美元高位。化工巨头巴斯夫在调价声明中直言:“欧洲能源危机叠加红海局势,导致物流成本激增30%。”

能源账单更为沉重。欧洲天然气价格维持在35欧元/兆瓦时高位,亚洲LNG到岸价同比上涨18%。生产1吨TDI需消耗1.2吨蒸汽,仅能源成本就增加约400元。而亨斯迈之所以每吨上调125欧元,是因为涨价函中标注:“每吨产品需分摊125欧元能源溢价。”

03装置检修引发供应焦虑

另外,装置检修引发供应焦虑。日本东曹40万吨/年MDI装置1月17日突发故障停车,韩国锦湖41万吨MDI产线2月启动为期1个月检修,日本科思创7万吨TDI装置3月计划停产维护,亚洲集中停产,三大巨头同步缩产,导致亚太地区MDI/TDI月均供应减少12万吨,占全球产能的7%。现货市场迅速反应:华东地区聚合MDI库存天数从15天骤降至8天,创三年新低。

此外,厂商“惜售”加剧紧张。部分贸易商押注后续涨价,普遍采取控量销售策略。某华南经销商透露:“目前拿货需提前20天预订,且必须现金结算。”

04需求复苏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订单激增和下游产业备货潮,市场需求复苏超出预期。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1月聚氨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21%,其中东盟地区MDI订单翻倍。万华化学针对东盟市场每吨提价200美元,仍获超预期签单量。
此外,家电行业提前启动生产,美的、格力等企业MDI采购量同比增加15%;新能源汽车座椅泡沫需求推动TDI用量增长12%。
05涨价传导下的产业链阵痛

化工原料涨价,将对企业制造成本形成重压。一台双开门冰箱的MDI成本增加25元,占总成本比例升至18%;汽车内饰聚氨酯组件成本上涨7%,将压缩整车厂1.2%利润率。
由此而引发的替代革命:外墙喷涂领域,环氧树脂用量环比增长13%;冷库建设商转向聚氨酯-PIR复合板,替代率已达28%。

06后市研判:3月或迎第二轮涨势

分析师认为,房地产“保交付”政策推动建筑涂料需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刺激座椅、内饰更换潮。卓创资讯预测,2月下旬MDI价格将在18500元/吨,但随着3月需求全面复苏,价格可能冲击20000元/吨关口。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可能引发原油市场剧烈波动。若其放松页岩油开采限制,或致下半年化工品成本压力缓解。

这场席卷全球的聚氨酯涨价潮,既是能源危机与地缘冲突的投射,也折射出制造业复苏的强信号。当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进入深水区,如何在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命题。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陆虎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上一篇 2025-02-14 16:38
下一篇 2025-02-14 16:38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