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克苏诺贝尔荷兰萨森海姆的实验室里,一位来自中国湖南的80后美女曹岸萍博士正带领她的团队,用烧杯丈量着分子世界的奥秘,为阿克苏诺贝尔这家百年涂料巨头,研发着足以影响未来的涂料科技。
01 实验室里的 “魔法配方师”
这位毕业于化学工程专业的 80 后美女博士,将 10多 年的科研时光淬炼为 “点石成金” 的魔法。在显微镜下,她如同操控分子积木的建筑师,通过精准调控化学结构,让涂料从普通防护材料蜕变为具备智能特性的 “超级皮肤”。

在研发自修复涂料时,曹岸萍团队曾连续几个月泡在实验室。为捕捉分子级的动态变化,他们采用原位 AFM(原子力显微镜)实时观测材料愈合过程。当发现特定交联剂在 50℃下会加速修复效率时,她带领团队反复调整分子链长度,最终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 95% 的划痕修复率。
02 自修复涂料,让伤痕自动消失的 “液体皮肤”
曹岸萍团队研发的室温自修复技术,正悄然改写材料耐久性的历史。当涂层表面出现细微划痕,材料内部的 “智能分子” 会像细胞自愈般自动填补损伤。这项突破不仅需要攻克化学耐受性难题,更要在分子层面设计出具有记忆功能的智能体系。

“如果这项技术普及,每年可减少全球 500 万吨的涂料消耗。” 曹岸萍在接受采访时算起环保账。目前原型技术已进入商业评估阶段,预计十年内将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应用。
03 自清洁升级,给建筑穿上永不脏污的 “纳米防护服”
面对已商业化的自清洁技术,曹岸萍选择从分子原点重构配方。她摒弃简单叠加纳米颗粒的做法,转而通过分子设计创造 “智能界面”—— 就像给建筑表面安装微型清洁工,既能抵御酸雨侵蚀,又能保持涂层的呼吸性能。

通过引入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团队成功将自清洁效率提升至 92%,同时使涂层寿命延长 20%。这种 “四两拨千斤” 的创新思维,让产品效能提升 30% 却不增加成本。
04 80后中国美女的实验室里藏着星辰大海
从青涩留学生到跨国研发团队负责人,曹岸萍用十年时间证明:女性科研者的细腻与执着,正是破解材料科学难题的关键密钥。在她带领下,团队已斩获 12 项国际专利,其研发的智能涂料技术正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第 113 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位洞庭湖畔走出的科研女神。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涂料行业 “她力量” 的集体画像:
• 分子世界的织梦人:用烧杯丈量未来的科研者们,正在纳米级的微观世界里编织着智能与绿色的双重梦想。
• 产业变革的推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无数女性工程师用专业与执着,将前沿科技转化为改善生活的切实成果。
• 时代浪潮的弄潮儿:在碳中和目标下,涂料行业的女性开拓者们正以创新为桨,助力中国从 “制造大国” 向 “智造强国” 破浪前行。
“科研就像马拉松,重要的不是瞬间爆发,而是持续向前的勇气。” 曹岸萍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实验室,来自中国的湘妹子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分子雕刻。
文章来源:中外涂料网
责任编辑:李谨之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