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奖

瑞典宜家的长盛不衰,给予中国涂料品牌的思考

2018年1月29日,瑞典时间周日中午12点15分,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去世,享年91岁,人人都知道他从卖铅笔小贩变成看起来很简朴的全球首富的故事。他创业时不过17岁,75年后,宜家集团的412家店铺扩展到全球49个国家,门店面积平均超过3.7万平方米。截止2017年底,宜家总销售额达383亿欧元,到店人次超过9.3亿人次,32种语言印刷的产品目录的受众达2.1亿人。在中国,18个城市25家店同样受到消费者欢迎。而相比较同样是家具连锁门店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无论是工作日或者是双休日,人气始终无法与宜家相比;据不完全统计,以过年前夕某星期六下午2点的上海徐汇宜家与真北红星美凯龙对比,宜家几乎人山人海,连餐厅里坐的空位也很难找到,而红星美凯龙空空荡荡,导购都比顾客多,当然不排除过年前购买家具的消费者较少,但宜家也是卖家具的呀,凌乱了。

很多年前,记得就有一群宜家在中国的供应商集体联合起来复制宜家模式打造“山寨”宜家,但后来好像也没结果。宜家的模式从表面上看并不难,但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宜家这样的家居、建材类企业?

或许中国家居制造业普遍存在几个大的问题:首先是质量问题,虽然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在出口和内销的产品却经常有不一样的质量;二是过于考虑产品成本,受制于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不稳定性,往往思考维度上侧重在如何保持甚至不提高成本;三是产品的原创的设计一直欠缺,一方面缺乏优秀的产品经理,另外说白了不舍得投入研发成本;最后还是营销策略上的差异,始终站在我能做什么,就卖给消费者什么,难以考虑消费者需要什么。

当然宜家家居也并不是无坚不摧,同样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夺命柜”的质量如何?宜家的供应链虽然是也是全球采购,人工与原材料也会随之波动;宜家的产品设计,多年来几乎也是同一种简约风格,不见得有所创新;但宜家在中国乃至全球多年来一直保持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始终解决消费者的家居生活刚需,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几乎都是从最初国外代加工开始,而之后随着各方面成本提升、产能过剩而被逼转型到内销,行业的动力大多局限于成本和边际利益的纠结,而没有专注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

同样国内的涂料行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多年一直未变的产品体系,被国外涂料品牌的市场热销所逼迫得不得已而改变,抄袭包装、抄袭产品卖点、抄袭渠道模式;而一窝蜂之后,互相杀低价抢市场,实在无法动弹之时,才想起产品升级,于是又一股脑儿的杀入艺术漆领域,殊不知,艺术漆也都是10多年前就很成熟的产品,或许活下来能赚钱的又是极少数的专业品牌;而这种被逼的转型,自始至终,都没有把消费者放在眼里。

如今宜家已度过了为消费者着想的时代,在更高的一个层面——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思考。

 

 

责任编辑:雷达
(更多资讯请登录:中外涂料网 www.27580.cn)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特别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中图片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著作权归图片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文章或图片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
上一篇 2018-02-28
下一篇 2018-02-28

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